中药治疗心律失常

2020-05-07

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、节律、起源部位、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,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。现代医学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,遵循对症和病因进行治疗,主要以β-受体阻滞剂、胺碘酮、抗凝剂等化学药物治疗为主,器械(如射频消融术)为辅助治疗。疗效显著,但所存在的不良反应却无法避免,如可诱发新的心律失常(约13%),几乎都有负性肌力作用,对心功能有不良影响等,而且容易产生耐药性,仍不能有效地防止心律失常复发及病情进展,甚至导致尖端扭转性室速而致患者死亡率增高。心律失常归属于中医“心悸”、“惊悸”、“怔忡”和“脉结代”等范畴。众多研究表明,中药制剂可有效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,减少抗心律失常西药的用量,降低毒副作用。抗心律失常中药远期疗效的可能机制在于,具有多靶点特性,使其可能作用于不同的离子通道,产生对离子通道功能的调节作用。临床中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速、过早搏动(期前收缩)、阵发性心动过速、房颤房扑及室颤室扑等,缓慢性心律失常则有窦性心动过缓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房室传导阻滞等类型。现代医学用于加快心律的药物(如阿托品、异丙肾上腺素、肾上腺素等)不良反应大,不能长期耐受;植入起搏器技术要求高,合并证多而不能普及。缓慢性心律失常多伴有正气亏乏,中医临证以扶助机体正气、治疗疾病根本为特长,中药为天然药物,不良反应相对小。在临床中,心悸虚证者以气虚、阴虚为主,心悸实证者以血瘀、火邪为多见。治疗心律失常以补气、补阴、清热、化瘀药为主,兼用宁心安神之品。